交大图书馆前
静静伫立着茅以升老校长雕像
他目光深邃
凝望着西南方向
那里有他牵挂的土地
铭刻着交大在特殊时期里六年教学的峥嵘岁月
筚路蓝缕,弦歌当远薪火相传,交大之兴
让我们缓缓打开历史之门一起走进这段难忘的记忆
同心玉汝,共克时艰
——“华北大地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
抗日战争时期,交通大学京、唐两院无法在原址办学,1939年1月,北京交通大学前辈学长们几经辗转,南迁至贵州平越,即今福泉市。交大在福泉人民的倾力支持下度过了平静的六年,杏坛星火得以留存。
原铁道管理系分车务、财务两门(相当于两个专业)到平越后,即按两个专业开设选修课,让学生自由选修。铁道管理系四年共开课40门,与抗战前没有多大区别,课程毫不削减,坚持保证教学质量。因为迁校占用了很多时间,学校决定寒、暑假不放假以弥补学时之不足。校舍虽然简陋,但为保证教学,学校千方百计建立了图书馆。平越县城西南角有一处高10余米的台地,名曰“福泉山”,图书馆就设在福泉山麓,有一万余册图书。很多书籍是由各地校友募捐而来,有的校友慷慨解囊,既捐书又捐款,充实了馆藏。两院教师克服种种困难来到平越,继续任教。另外,学校还向各校聘请一些知名教师。平越时期,教师已达40余位,其中两院均有多位著名教授。如平院的胡立猷、许炳汉、许靖、王芳荃、刘炽晶、程开骝、杜湘、曹丽顺等教授。
▲期间,我校建立了交通大学兼办平越中山中学高中班,就是现在福泉中学的前身,校名由交大老校长茅以升先生亲笔题写
艰苦时期让交大人的斗志更胜
教师严谨治学、学生发奋学习
名家学人辈出,科学大师如云
成就了交大办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初心不忘,传习育人
——建设物理演示实验室
当时代变迁,交大与福泉再度握手
一面是当年国难当头,四顾苍凉下
福泉人民为交大学子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科研保障
一面是如今国泰民安,初心不改间
交大师生为福泉中学助力现代化教育教学质量发展
如今,福泉中学已发展成为贵州省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但因地处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超过1/3,精准扶贫户比例曾一直保持在15%以上。
过去几年间,北京交通大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扶贫工作的指示,践行“志智双扶,阻断贫穷代际传递”思想,持续对福泉中学开展资助、帮扶,两校签订《贫困生资助协议》,学校每学年一对一结对帮扶福泉中学贫困学生30名,19个二级党组织每年资助贫困生每人1万元,迄今累计资助60万元,在福泉中学建立支教基地,先后派出8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开展志愿支教工作,累计课时量2800余节,覆盖学生1200余名,为福泉中学提升办学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脱贫攻坚赢得全面胜利贡献了交大力量。
目前,中央全面作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安排,一幅“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乡村振兴宏伟画卷正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
科研兴国,未来可期
该实验室建成后,将拥有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振动与波、光学、近代物理以及工程应用的一百余个震撼人心的科学实验。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思想和精神,使他们具备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未来可以辐射福泉市、黔南州,乃至贵州省,成为该地区青少年科普基地、传承交大爱路报国精神的主题教育基地。
交大之光,再续前缘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
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1900公里的距离
拉长了那段跨越山河的记忆
“饮水思源”
北京交通大学设立福援基金
为贵州省福泉中学
定向筹建“物理演示实验室”
学校教育基金会注入启动资金30万元
现面向学校广大师生、校友、
及社会爱心人士发起募捐
加入教育帮扶事业中!
让我们用交大温度成就每一位福泉学子成才报国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