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023年度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会议召开
交大学子张智海获得
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全国仅25人获奖)
如此优秀,一起来认识他
学习成绩连续4年稳居专业第1
获评北京交通大学“三好研究生”、“优秀共产党员”
发表论文41篇
其中SCI论文18篇
中国知网上“风沙铁路”关键词发文量全国第1
申请国际和国家专利17项
授权软件著作权10项
参编学术专著1部
研究成果获得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际Best Researcher Award等10余项
先进事迹被《中国教育报》、《中国研究生》等媒体报道
他就是土建学院
2020级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博士生
张智海
在大学时期较早接触科研,张智海感受到科研带来的乐趣与成就,带着对中国铁路事业的好奇与兴趣,怀着对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憧憬与向往,大四保研时毅然选择了铁道工程,跟随导师肖宏教授从事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的研究工作。
作为一名交大学子,张智海不忘科技报国初心,将国家重大需求与个人发展方向紧密结合,始终秉承着实干精神,瞄准高速铁路有砟轨道运营与维护科技发展前沿,将所学所研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
为服务国家重大交通工程,他专注于高速铁路道床劣化和科学维护关键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复杂环境下道床劣化多尺度模拟方法,创建了大机-有砟道床耦合系统高保真分析理论,为高速铁路有砟轨道运营和维护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智海在博士期间,共计发表论文41篇,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一作学生二作发表论文19篇,其中SCI论文10篇(1区论文8篇),EI论文7篇,中国知网上“风沙铁路”关键词发文量全国第1。申请国际和国家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授权3项),美国专利1项;授权实用新型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0项;参编学术专著1部。主持II类研究生创新项目1项(2023年土建学院II类研究生创新项目中唯一结题优秀)。研究成果获得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国际Best Researcher Award(2023年)、铁路重大科技创新成果(2022年)、第六届全国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会议-全国优秀学生论文奖(2022年)、第三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优秀项目奖(2021年)、第三十二届“慧光杯”学术论文一等奖(2021年)等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奖项10余项。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6次,作分会场学术报告3次。
丰硕成果的背后,是科研人经历的重重磨难。张智海在读博期间常常参与铁路现场实验,无论是岁暮寒天还是烈日炎炎,他总是坚持实地实验。让他印象最深的是,2022年7月他曾带队前往京唐城际铁路燕郊站开展新建线路大机作业参数优化现场试验。当时正值盛夏,高温和雷雨天气交替,他们值守3日却没有收获,甚至由于恶劣天气,一些设备遭到了损坏,张智海和队员们3天休息不到5小时,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终于在第4天获得了大机作用下有砟轨道力学特征的第一手试验数据。
张智海认为在学习与科研期间遇到困难是正常的,他面对困难的解决方法有四种:一是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主动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可以得到指导与建议;二是不害怕失败和挫折;三是不断学习与实践,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四是坚持、耐心和努力,学习和成长需要坚持和努力,对难题要有耐心,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我。
对张智海来说,科研的困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自信地说,“这些是我的科研困难,但如果我突破了它们,那么它们就是我的创新点。因此,这些困难对我来说是一种机遇,是我学习新知识、注入新思想和提出新方法的源泉和动力。”
发表学术论文、国家专利及软著,参加科研竞赛,张智海投入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阅读文献、开展实验、撰写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和科研竞赛等工作都需要他具备较高的工作效率和时间管理能力,同时也需要他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他曾经撰写了一篇关于风沙铁路道床沙化方面的论文,即便已花费大量时间,但投稿国内外期刊都遭拒,甚至还有学者评审认为这是他近十年来看到的最烂的一篇文章。但在导师的鼓励和自己的坚持下,他重新梳理数据和结构分析,再次投稿,最终得以发表。
“科研不是重复性工作,因此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科研要避免重复研究,需要具备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能够提出独具匠心的研究问题和方法。张智海还经常参加学术交流,他说:“参加学术交流可以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和技术发展,帮助自己打开思路,提高学术水平、拓宽视野。”同时,在科研学习的路上,他认为还需要学会与压力相处,化压力为动力。进行各种科研实验、科研竞赛,都离不开与各种科研人员交流,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也十分重要,良好的团队合作沟通不仅能使团队高效协作,也使张智海在科研学习中收获友情,他认为这些都是他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宝贵财富。
除了学习和科研之外,在学生工作方面张智海对自己也要求严格。他通过制定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处理任务,在学习与工作中进行平衡。比如,需要大量思考的工作放在上午,PPT实践报告放在下午,重复性工作放在晚上,这样既可以完成各项工作,也能让自己有放松休息的空间。
在本科期间,张智海曾担任党支部书记、校团委部长,组织多项活动。博士期间,他两次作为研代会代表并担任监票人,多次参与活动分享经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他说道:“人的一生是多维的,在专注科研的同时,也要投身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他从这些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新领域和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努力不是为了要超越别人,只是给自己一个交代。”张智海认为,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需要努力,因为美好的东西从不会轻易获得,成功靠的不是豪言壮语,而是脚踏实地的努力。